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我和我的祖国”摄影展作品征集公告    2023/09/07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博雅风采>>正文
给善意一个温暖的回应
2019年03月28日 叶武琼  原创   (点击: )

一个周六的傍晚,中学生小新骑车回家,不小心撞坏了停在路边一辆轿车的车灯,当时天色已晚没人看见,虽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的他却并没有立即跑掉,镇静下来后,他拿出作业本写了一封道歉信,把身上仅有的20多元钱掏出来,一同塞进了车里。当车主发现之后,迅速找到了小新,将钱退还给了他,还向学校报告了这件事。学校在全校通报表扬了小新诚实善良的品质,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简单、朴实,却给人温暖,令人感动,耐人寻味。正如车主所说:“事情虽小,却小中见大,我被这个孩子诚实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我不能对这种善意置之不理……”事情发生在无人目击的夜晚,学生完全可以一走了之,而车主也可以不予回应,或者找到学生索要更多赔偿……但前面的假设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学生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车主,车主也带着善意回应了学生。

当今,现实生活中冷漠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可以对因路滑或因身体不适而倒地的老人熟视无睹;也可以对一个被车碾过的小孩视而不见;可以围观一群暴徒对一个弱者施暴的现场竟无一人出手相助;对做好事的人不心存感恩,对善意肆意践踏。

前不久,我在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说尺子》里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开县一辆载满了19名乘客的中巴一头栽进深达   5米   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癌,举债治疗数月,告债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这篇作文里还这样写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需要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一把这样的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然而,冷漠让道德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曾经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年轻人为一位老人让座的情景,让我反思了很久,想到了很多……座位上一位年轻人戴着耳机正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当他猛一抬头,看见一位白发老太站在自己身旁,慌忙起身让座,谁知老人咕咙了一句“早就该让了!”年轻人一听不乐意了,一屁股又坐了下去,大约过了几秒钟,年轻人还是觉得不妥,满脸不快的起身走开了。我想,如果老人礼貌地说声“谢谢”,那事情该是多么完美!年轻人的善意因得到温暖的回应会觉得多么愉快,而老人因得到尊重也会感到多么幸福。然而,因为一句对善意的不尊重导致双方都很尴尬。

“给善意一个温暖的回应”,因为善意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它给予的是一种人们需要的正能量,是一种充满热情与信念的美好情绪,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的力量。在别人困难时给以小小的帮助和温暖,却让人一生铭记,效仿,是何等的幸福美满!作家三毛曾说过:“人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说的多好啊!做一个善良的人,遇到有难的人帮一下,遇到摔倒的人扶一把……也许你的善良会被人利用,但总会被善良的人们看在眼里。给善意一个温暖的回应"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正能量的体现。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需要传递这种正能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传统道德被推崇,社会风气日益好转——路见不平也有人出手相助了,摔倒的老人也有人敢扶了,善良友好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了……我也亲身体验过这种小小的善良。一天,我乘坐228公交回家,下车后我站立在路边,年轻的司机关上车门本打算开车但又怕我过马路,我挥手示意让他先走,他转过脸友善地点了一下头将车开走了。顿时,我心里暖暖的。其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就会把善意表达,把温暖传递,如此简单。你的礼让,我的感谢,在一来一往之间陌生的两颗心也能靠的很近!

是的,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关爱、帮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善意一个温暖的回应”,这才是我们的社会应该有的美德。而对善意善良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那人与人之间就越会来越冷漠,越来越孤独,直至悄无声息地死亡,多么可怕!善意需要回应,温暖需要传递,就像一首歌里唱道的: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附注:经查《尺子》是2016年河北组织公务员试写高考作文中选登的一篇文章,后来有人申请公众号转载成高考满分作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