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银发风采>>正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1年10月17日 叶武琼  原创   (点击: )

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举国痛悼这位最接地气的科学家!这位解决了14亿国人吃饭问题的不朽功臣!5月24日一篇题为“今夜送别夜空中最亮的星袁隆平!”再度让国人泪目!从此,地球上这颗巨星陨落了!但人们在夜空中仍能看到那颗最亮的星——他就是亿万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永不坠落的“袁隆平星”!

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隆平院士是最接地气的科学家,让我们来看看他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吧。

一、杂交水稻

1.袁隆平院士不仅是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而且是这一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目前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组合品种“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都是三系杂交稻。据资料统计: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60%,年增稻谷可养活7000万人口。

2.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到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做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实现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真正实现让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3.“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在端牢自己的饭碗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良种、中国的经验传向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具有优势,海外播种面积在2012年就达到了7800万亩,在越南、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在马达加斯加、越南、菲律宾、斯里兰卡、等60多个国家进行研究推广,海外种植面积达200万公顷。如今,全世界有1亿5千万公顷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增产1亿5千万吨粮食,可以养活5亿人。

二、海水稻

海水稻是一项令全球震惊的农业创举!抗盐碱的“海水稻”在高盐碱的土壤里正常生长,这对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他有效扩展了耕地的面积,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从而拥有在极端条件下,也有让国人吃饱饭的能力。这就是袁隆平院士为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的最新贡献之一。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3500万亩沿海滩涂,其中有2-3亿亩可开发利用种植水稻,如果按1亿亩计算亩产300公斤就能多养活8000万人口。从2016年10月开始,由86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2017年9月28日青岛海水稻进行了第一次测产:结果显示:在6%盐水灌溉的条件下,这次测产最高亩产突破了620公斤,远超亩产300公斤预期。从这一年开始,海水稻的发展几乎一年上一个台阶,向荒地要粮!海水稻种向祖国四方、种出国门(迪拜)!2018年5月,新一季的海水稻秧苗在黑龙江大庆、新疆喀什、山东青岛、山东东营、浙江温州、陕西延安等地先后被插下。2018年1月—8月在迪拜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测产结果显示: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超500公斤。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三、水稻去掉重金属污染

还有一个突破性研究,就是让水稻可以去镉。工业化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中国水稻田的金属镉污染比较普遍。这个品种的培育成功对中国人粮食的健康和安全何等重要!

四、为后人留下无价之宝

2021年5月22日13:07分,人民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去世。据瑞士的“世界舆情研究中心”测算统计表明:仅仅昨天一天,全世界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播发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讣告,累计达8.3亿;受众累计达46.35亿;网络点击量多大42.35亿次;留言包括网络留言、电话留言等,累计也高达23.48亿条。

5月22日,据企查查APP显示:有关袁隆平院士相关专利信息高达184条,其中包含一种基于KASP技术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标记体系及其应用、一种提高水稻瘟病抗性的方法学。

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内“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榜单正式公布:袁隆平荣登心灵富豪首富榜。主办方给他的评语中肯而又准确:“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用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泥土的芬芳。”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一个美好愿望。据最新消息报道,重庆分中心的研究员们试种的“巨型稻”,今年3月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据介绍,这种高达2米的巨型稻穗大、粗壮,单穗最高实粒数可达500粒,具有高产量、抗倒伏、耐淹涝、耐盐碱等优势,亩产可达1200—2000公斤,是普通水稻亩产的两倍。研究人员们正在用成功告慰袁隆平院士! “禾下乘凉”的美好愿望就要实现了。

有一首歌写道:“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哦,天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啊!夜空中最亮的星,那就是人民永远怀念的袁隆平之星!他永远在黑夜里照亮人们前行,去实现院士生前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