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生活保健>>正文
千万别信这些流言蜚语
2021年12月06日 刘永邻  原创   (点击: )

流言一、被带着血的针扎到,有染上艾滋病的风险

流言内容:网上有人称“有人用针头扎伤路人,传播艾滋病”让很多人非常紧张。

专家解释: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干燥的环境下很难保持其活性。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大头针、缝衣针、针头等,就算其上残留血液,血液量也非常少,而且很快干涸,残留的血渍几乎不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因此,广大民众无需过度担心。日常生活中即便发生不明确暴露源的针刺伤,也基本不会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流言二、有了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疫苗就不用打了

留言内容:据了解,默克公司开发了一款口服抗新冠病毒试验用药Molnupiavir。很多人据此认为,服用口服药就可以抵抗新冠病毒,不用再打新冠疫苗了。

专家解释:就目前的科研进展来看,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尚不能取代新冠病毒肺炎疫苗。据报道显示,默克公司口服抗新冠病毒药在临床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疗效,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约50%,对新冠病毒突变株也有效,是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突破。但是,与能够提供长期保护作用的疫苗不同,该药物只能用于治疗,而且可能只有短期保护作用。另外,该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排除了孕妇及未成年人,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适用人群可能不如抗新冠病毒疫苗广泛。

流言三、用蔬菜水冲奶粉,可以防止“上火”

流言内容:有人认为,喝奶粉会让宝宝“上火”,而蔬菜有“去火”的功效,用蔬菜水冲奶粉,有利于宝宝健康。

专家解释:有些家长听说婴儿宝宝喝了冲泡的奶粉会“上火”,于是就熬蔬菜水为新生儿冲奶粉,结果导致婴儿中毒。这是因为蔬菜中的硝酸盐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会让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氧化,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从而引起缺氧。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一次摄入300mg以上的亚硝酸盐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而婴幼儿发育尚不成熟,发生中毒的风险更大。

流言四、淡水鱼也能做成生鱼片食用

流言内容:不少人认为,既然海鱼可以做成生鱼片来食用,那么淡水鱼也能做成生鱼片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专家解释:做生鱼片的步骤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先对海鱼进行长时间的低温冷冻,确保寄生虫死亡。淡水鱼被宰杀后如果直接做成生鱼片,会带来健康风险。另外,淡水中的鱼类及其他水产品常携带寄生虫,包括多种吸虫、线虫等,它们寄生于淡水鱼、虾、蟹、螺等体内,人在食用后可能发生感染,造成内脏、神经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因此,淡水水产品应采取蒸、煮、炖、烹、炸等烹饪方式,充分加热,将寄生虫彻底杀死。

在实际烹饪的过程中,如果生滚鱼片或涮鱼片时加热实际不够,可能无法将寄生虫彻底“消灭”。那些流传已久的所谓“杀虫”方法,如撒盐、泡醋、浸酱油、蘸芥末、配白酒等,实际上不足以杀死寄生虫。提醒大家,淡水水产品应确保做熟后再食用,切记千万不能生吃。

流言五、野生动物很温顺,人们不妨多与其亲近

流言内容:很多野生动物毛茸茸的,很可爱,也不怎么怕人。所以,人们不妨与野生动物互动、合影,既安全又能亲近自然。

专家解释:人们与野生动物过分亲近,可能导致感染致命疾病。以比较常见的“网红动物”土拨鼠(旱獭)为例,它们身上会携带跳蚤,亲密互动时,跳蚤很可能落到人身上。跳蚤靠吸血为生,而且跳蚤在吸食人血时,还会将此前吸食的旱獭血注入人体。若旱獭携带鼠疫耶尔森菌,很容易通过跳蚤传染给人,近年来出现的亚洲鼠疫病例多与旱獭有关。此外,很多人们熟悉的病原体也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因此,野生动物可以远观,但不宜亲近。

流言六、给手机充电时一定要彻底充满

流言内容:给手机充电时要彻底充满,这样能让电池寿命更长。

专家解释:经常给手机充电至100%,对手机中的锂离子电池并不好。这种电池之所以能够工作,靠的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电池的正负极所能容纳的锂离子数量,与容量直接相关。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可能损坏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使容纳锂离子的空间变少,其容量也随之降低,电池寿命就降低了。虽然手机有电池管理系统,但长期让手机保持低电量或满电量,有可能损伤电池,导致其容量减少。因此,充电的最好方式是浅充浅放。长期不使用的手机,可保留一半电量,延长电池寿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