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建工作>>专项活动>>“贯彻十九大精神,看改革开放成就”活动>>正文
看学校发展巨变,赞改革开放40年成就
2018年12月19日 吴永恒  原创   (点击: )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如火如荼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经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讲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们这辈人是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见证中华民族40年风雨沧桑,凤凰涅槃,巨龙腾飞的历史性巨变的全过程。“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使我们迎来了思想的大解放,“部分人先富起来”使经济插上翅膀,大胆腾飞。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核心周围,春风化雨,与时俱进。国家安定团结,长治久安,使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40年来,国家的巨变,体现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大家有目共睹,在此我不叙述。以下我想就学校面貌40年的巨变,从身边的变化来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40年来,我们学校也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几大飞跃阶段。40年的艰苦拚博,学校旧貌换新颜。我校从1954年建校,办学格局从师专、师院,又回到师专,几经沉浮,从1978年师专又到师院,直到2003年升为师大。40年前的重师,即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年头,当时学生只有2000左右,只有77级、78级和工农兵学员的76级,教职工不过500余人,只有8个师范专业,校园面积不到300亩,到2005年部分搬迁到大学校校区前,上万全日制学生,还有几千成教自考生,拥挤在老校区,每个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就象农村赶集一样拥挤,被同学们戏称为“陈家湾大学”。当时我作为学生辅导员,经常要处理的突发事情就是为场地狭小,学生活动集中没有场地而发愁,要处理协调因教室占位,球场占场子,食堂打饭排队加塞等产生的系内部、各系之间发生矛盾(打架)事件。每年就有那么几次与其他系的辅导员到保卫处去对簿公堂,解决学生打架问题。我所在的数学系男生多,有时一学期可打半壁江山,即与四五个系发生矛盾,都是因场地问题所致。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总之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此我不多叙述。老师们都是重师40年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践行者。

我查阅学校相关资料,学校的现状是:

学校现占地2688亩(有三个校区),有全日制学生近3万人,成教自考学生近7000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办学规模现居市属高校首位,是全国首批学士授权单位,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9月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我校还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立项高校。学校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以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正朝着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前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贺国强、刘延东等先后视察过我校。以下谈两点学校巨变的感受:

一、大学城校区建设日新月异,是学校40年发展的亮点

我校从2003年考察征地规化建设,搬迁入驻,至今刚好15年,使我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经过了十几年的建设旧貌换新颜,今年教师节前夕,一位参与了大学城校区建设的学生给我发了微信:虞美人,教师节忆往昔,展现了新校区建设的情景。“03年始规化处,山上荒无路,三村旷地动工措,昼夜建设未息,拓荒苦!十年校区搬迁驻,茂密校园树,三万学子晨来学,不仅三春湖畔,桃山读。重师代代奋斗初,传道与培育。学科成就且升博,教学质量尤重,特色昭。”大学城校区建设成为了重庆市新校区建设的一个样板,重庆市外事参观的一张名片,规化格局大气恢宏。宽敞的校园,整齐的道路;三春湖,泛月桥,情人坡,湖光山色,风景如画;马鞭花,金桂花,腊梅花,四季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校友会馆,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让回校参观的校友流连往返,惊叹母校的发展巨变,激发了浓浓的爱校之情。我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美丽校园”,教学科研用房39.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3亿元,纸质图书270万余册,电子图书104万种,电子资源55TB,数据库46个。

二、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6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有国家级、市级各种教学团队,14个市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7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方向)。40年来,学校发展形成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的二三三特色办学格局。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梯队结构日趋合理,现专任教师1600余人中,正高职称教师近3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近80%,我退休的生命科学学院达90%,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达到46%,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52%。教师中现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有36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内外高校联合开展博士培养。教师中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有“海外杰青”获得者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50余人次。兼职教师中还聘有”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

学校构建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后教育和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为一体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川渝地区特别是重庆市基础教育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重庆市的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做出了特殊贡献。经市政府安排,为当年的万县师专,涪陵师专,重庆师专,重庆教院专升的帮扶服务,经多年的帮扶以及他们自己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专升本,成为了现在的三峡学院,长江师院,文理学院,第二师院。当时我作为校党委委员,多次参加了帮扶工作的专题党委会。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我校属二本学校招生,但近几年来,绝大多数专业在一本招生,而且提档线还要高出一本30分左右才能录取,可见我校的信任度和知名度。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注重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评价高,在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进入了200强,市属高校仅二所入选。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学校40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们尽管已经退休,但我们应在两个100年的征程中,争取走得更远,以我们的亲身体会和无比感激之情,为学校建设发挥余热,我们信心满满,决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祝愿我们的学校发展得更快,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