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我和我的祖国”摄影展作品征集公告    2023/09/07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建工作>>专项活动>>“贯彻十九大精神,看改革开放成就”活动>>正文
难忘的记忆,美好的未来
2018年07月09日 向永寿  原创   (点击: )

一、读书改变命运——我的“跳龙门”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我的老家一直住在云阳县盤石乡的一个穷山沟里面,离家最近的盤石镇约有十五里山路,若要去镇上赶集,必须下山,回来时要上山,来回至少要三个多小时左右。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靠种山地过日子。主要农产品为豌豆和红苕,这也是我家一年四季的主要粮食。我的父母及其上辈都是文盲,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点文化。所以,在我九岁时把我送到离我家三十多里地的舅舅那里,与表弟一起去读私塾。所以我就是从九岁起才开始认字的,我的学名就是当时的第一位私塾老师给取的,一直沿用至今。读了三年私塾后就临解放了,我就回到了老家。那时我已经十一二岁,当我第一次去到盤石镇上,算我第一次见了世面,发现镇上与农村差别很大,第一次发现镇上的人吃穿住与我们穷山沟的人差别太大了。在镇上居住的人大多吃米饭,穿的衣服都是细布制成的,而我们乡村的人吃的大多是粗粮,穿的都是灰蓝粗布衫。去镇上的次数多了,发现镇上的人也有贫富悬殊,凡是吃穿都比较好的人,一般都有文化或者有正式工作,是靠拿薪水过日子。我渐渐开始明白,要想自己的生活比在农村过得好,必须要有比较多的文化。于是回家我就向父母提出,我想继续读书。我的父母过惯了穷日子,认为我已读了三年私塾,当农民已经够用了;另一方面担心怕交不起学费。后来我一打听,解放后的公办小学不收学费,父母听说可以不交学费,就同意让我继续读书。但当时正值农忙秋种季节,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父母要求我暂时承担在家煮饭的任务,等到把豌豆胡豆下种完毕后再去上学。我的父母除了种地,外面的事一概不知道,以为到学校就像赶集,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不知道开学和放假的时间规定。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认为只要同意我读书就够了。于是,等到我家的豌豆胡豆下种完毕后,我才独自一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到盤石完小。到了那里正好碰上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涂老师,他看到我土里土气的样子,好奇地问我来干啥?我说我想读书。当时已是1951年下半学期的第八周星期三了。由于当时处于解放初期,学校对学生不进行入学考试,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不像后来对学生上学的年龄和学历有各种限制。我当时已接近十四岁,自以为有私塾的基础,就想插班读书。当涂老师问我想读哪个年级时,我就大胆地说,我会珠算,有三年的私塾基础,我想插班读五年级。涂老师简单地问了一下我的情况后,居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入学要求,并立即把我带进了五年级二班的班上,并把我介绍给了同学们。我当时紧张极了,同学们也像看稀奇似的看着我,我的手足就感到没地方放。就这样我就正式成为了盤石完小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了。不久后知道,班上同学的年龄最小的十一二岁,最大的有二十几岁的,有的男同学或者女同学甚至有已婚生子的情况。这大概就是在解放初期偏远的农村小学的一般情况吧。

由于我家住在半山腰上,每天上学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中途还得经过一个大溪沟,一遇大雨山洪爆发时,还得绕道经过离家更远一点的马家桥,又得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但一想到实现了我继续上学的愿望,多走点路也算不了什么。回想在上小学期间,很多时候都没有吃过午饭,或者有时带点红苕稀饭到学校当中餐应付,都不感觉有什么苦。在半个世纪过后的2002年,在三峡大坝第一次蓄水前,我带着老伴回到云阳老家,为即将没入水下的父母的坟地扫墓时,特地陪老伴去走了一段我当年读小学时走过的山路。老伴是地道的重庆妹子,看到我当年住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真是不可思议。我原来住在山上老家的房子早已不存在了,附近的山地早已退耕还林,原来的山间小路,早已被厚厚的杂草覆盖,山上已成为野猪出没的地方了。

在我读小学期间,由于我有私塾基础,学起来很容易,有困难的只有数学。但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不仅把我原来没有学过的数学,例如多位数的乘除法补起来赶上了进度,很快我的全部学习成绩也进入了班上的前列,所以到了1953年秋季我很顺利考上了云阳县最高学府云阳中学的初中。当时全县七百多人报考,第一批只招收了七十个人。入学后知道,我的入学成绩还名列全县第三。在云阳中学经过初中和高中连续六年的学习,在1959年秋,高中毕业后,我也顺利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后来知道,当年的高考录取率是百分之四。当我的老母亲知道已考上了大学的消息时,高兴得在生产队里奔走相告,说我终于成为“公家的人”了,我当然也感到很高兴,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跳农门”的愿望。知识就是力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我和我的同龄人在当年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农村的梦寐以求的愿望和人生目标。当时在我们盤石乡,能考上大学的也只有六七个人。六十多年过去了,今非昔比,在几乎人人都可以读大学但不能包分配的今天,农村的学生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再有读书的天赋,也难以单纯通过读书的这条道路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二、重师是我第二个家

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我就被分配来重庆师专物理科工作。我见证了重师的几起几落,也见证了重师经过文革前后的发展壮大,直到1998年底,从重师物理系退休。回顾我在重师物理系36年的在职教学生涯,虽然最终我只是一个平平的物理学教授,但作为一个教师,我做到了一心扑在教学上,认真教书育人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因此在1997年我也获得了教育部的曾宪梓教育三等奖,同时被物理系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我知足了。当然,这些成就离不开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平台,也离不开当时物理系的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的邓盛昆老主任对教师教学业务的重视和培养。我在重师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岁月,重师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在重师也有很多事值得回忆,本文中我只谈两点难忘的事情。

1.校党委书记王厚溥和副校长朱桂芳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特别关心群众的疾苦。老书记王厚溥是“三八”式老干部,他在我校工作的光辉业绩,我校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很清楚,在我校干部和教师的文章中都有记述。这里仅举我亲历的两件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住房一般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我和我的同龄人在没有成家之前,一般都是两个人住一间单身宿舍。我当时就住现在青教楼位置的教工一舍或二舍。当年王书记住的房子虽然比较宽,但显得老旧,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的卫生间。在现在离退休处的位置原来就是一个公共厕所。当时的一般家庭必须备“尿罐”,一般教职工一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尿罐绳子到公厕倒罐子。王书记的住处离我们住的单身宿舍不远,我们下班后也曾偶尔看到王书记也提着尿罐绳子到公厕倒尿罐的场面。当后来大家都住上有单独卫生间的住房后,王书记倒尿罐的事就成了一段佳话。

另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因风湿病大发作住进了重庆中医研究所医院,王书记知道后,专程来医院看望我,令我非常感动;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其他教师生病住院,他都要抽时间去医院进行看望。一个堂堂的大学党委书记,这样关心一个普通教师,现在看来更是佳话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同朱开勤、张世荣和 周清荃 老师在校办工厂参加劳动,当时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桂芳同志不仅数次来工厂看望参加劳动的教师,还把她家养的一只猫杀了并烧好拿到工厂来慰问我们,令我们非常感动。在物质已经开始紧缺的当年能吃上猫肉也是一种很美的事情。时至今日,虽两位老领导已经离去了几十年,每每想起他们工作再忙,也不忘关心群众疾苦的事,总感到一丝丝温暖,充分体现了他们人格魅力的伟大。

2.另外一件难忘的事是物理系老主任邓盛昆爱护和培养教师的事。

随着当时学校的几起几落,物理系在文革前被撤销,在文革后才重新组建起来,经过文革的十年浩劫,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也要迅速提高才能满足教育革命新形势的要求。邓盛昆老主任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他深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成为时代的要求。教育部也很重视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并利用寒暑假组织高校各门类课程的知名教授和学者开展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和培训班。邓盛昆敏锐的感觉到这正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极好机会。在教学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仍然在假期把任课教师派出去参加各门课程教学讲习班或者教学经验交流的学术讨论会。我当时担任电磁学和固体物理的教学工作,在80年代初我有幸到过扬州、上海、杭州、长春等地参加过固体物理教师培训活动,听过全国固体物理学权威苟清荃、陆栋、吴代鸣等教授的现场教学。我还同曾晔光老师一起到杭州与北京大学知名教授赵凯华进行过电磁学教学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教师开阔了教学的眼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使物理系的主要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此外,邓盛昆老师对教学经验不足或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总是采取帮扶的态度,他经常带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起去随堂听课,对教学效果差的老师从来都是很具体地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态度。在邓主任领导下的教师群体,不仅比较服他,而且比较团结和谐,至今我们仍然很怀念他。

三、退休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出身在旧社会,生长在红旗下。特别是对经历过的苦日子和穷日子印象太深刻了。不过,我仍然感到自信的是,过去的日子再艰苦再困难,也没有影响我们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攀登的热情和决心。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当我们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已经交上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卷。我们也很幸运,当我们退休下来后,还能享受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看到了在历届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家的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绝大部分人摆脱了贫困,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反腐倡廉,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小康,使我们的国家富起来、强起来,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向美好生活过渡的新时代。我们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自己生活的显著变化。以我本人为例,自2000年以来我的退休金累计增加了八九倍,听说今年还要增加退休金。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过上了在改革开放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而且从七十岁开始,今年开始是从65岁开始,政府免费给每个老人办理了免费乘车卡,每一年还安排了给退休人员进行免费身体检查,每年的节假日还要发慰问品。可以说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数量的存款,不仅可畅游国内的名山大川,也有经济能力到世界各地旅游。如今,全世界遍布中国游客,有好些国家,如果少了中国游客,它们的经济就要受影响。

现在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学校一直设有离退休工作处,专门为全校的离退休老人服务。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在任鸣同志主持离退休工作处的十几年期间,带领处里所有同志任劳任怨的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为老同志办了很多好事和实事,特别是任鸣同志有时为老同志工作受伤或自己生病也不离开工作岗位的精神,深受离退休老同志的称赞和爱戴。在离退休工作处领导下的老年大学也办得有声有色,老年大学为广大老同志提供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活动场所。我有幸上了几年的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通过几年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书法技艺,也增进了老同志间的友谊。凡校内举办的书画展上都有我的书法作品展示,并得到了好评。在2018年6月沙区举行“红岩心歌”的书法展上,我的一幅“红岩烈士诗篇选录”的小楷字经评审获得了展示机会。同时,我还自学了篆刻,学刻了一些印章自得其乐!

如今,我已年届八旬,我还想再活二十年,希望看到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希望看到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希望看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