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建工作>>专项活动>>“学习十九大精神,积极发挥正能量”活动>>正文
浅谈“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关系
2017年12月22日 吴蓉  原创   (点击: )

 

“人民”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203次,贯穿报告始终,涉及所有领域,涵盖各个方面,在报告的十三个组成部分中有理论阐述和政策解读,足见中国共产党对初心的坚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为了担负起核心的责任与使命,就要在“为人民谋取幸福”中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能力,并以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实效。这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自觉选择的辩证统一。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价值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改革与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完善了新时代发展理念体系,指明了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取向,明确了改革、发展、治理的基本向度,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了方向指引。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和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发展为了人民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决定着发展的向度和效度,从另一种角度讲,决定着发展的衡量标准,这种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与人民同呼呼、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发展的根本向度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层面支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鲜明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  

发展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切成就与进步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的总结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着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的参与、创造与贡献。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守自身性质、实现长期执政、不断提升领导水平的内在要求。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总结,也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揭示。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道路的开创者,也是对中国道路最坚定的坚守者。“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自觉。百年来的探索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党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90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气势磅礴的画廊,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想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更是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种族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