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生活保健>>正文
药物过敏认识的误区
2014年11月12日 刘永邻  原创   (点击: )

近期有许多杂志发表文章叙述因药物过敏引起严重全身症状的患者。如今年8月英国一位2岁女孩因吃退烧药过敏导致失明;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因为药物过敏而住院治疗。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药物过敏存在误解,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危及生命。

误区一,以前不过敏,今后就不会发生过敏:

一般情况下,药物过敏是人体在首次使用药物后,药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服该药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很多药物过敏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此外同样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批号、生产工艺、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里面所含的杂质不同,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

误区二,药物过敏一定在用药当时就发生:

药物过敏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一般在用药后立即发生,而迟发型则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头孢类抗菌素药为例,迟发型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第2-10天,少数可长达13天。所以只要是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疑似药物过敏的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诊。

误区三,中药不会引起药物过敏:

中成药分复杂,制备工艺有所区别,其含有的蛋白、淀粉、鞣质、色素等都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如果服药后不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可能症状已经很严重了。

误区四,药物过敏只有皮肤症状:

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是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此外药物过敏还可以引起发热、哮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还可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也可以出现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误区五,药物过敏不能预防:

实际上很多药物过敏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首先,应遵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用药;其次,要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发烧、皮疹、瘙痒、恶心、胸围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再其次,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在皮试结果阴性的前提下使用,若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应记录下来,并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即对此种药物过敏,很可能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过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