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银发风采>>正文
耄耋老校友的幸会
2018年05月22日 郑洪泉  原创   (点击: )

2018年5月18日 ,我应邀参加了抗战时期重庆第21兵工厂子弟中学——宁和中学三班老校友及部分家属的一次聚会。到会的人员年龄最小的81岁,最大的97岁平均年龄87.7岁,几位同伴老同学中89岁的1人88岁的5人,平均年龄88.1岁。这群年龄超过90岁或接近90岁的耄耋老人,居然去年还兴致勃勃的欢聚在一起,实在难得,实在幸运。所以我称之为“耄耋老校友”的“幸会”。

这群老人为什么如此高龄还要执着地聚会呢?因为他们是七十多年前的中学同班同学,有的还是小学的同班同学,是茅根伙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患难之交。这种战乱时期在同甘共苦情况下结成的深厚情谊,使人终身难忘。我们这群人之中除了一位是土生土长的长的重庆人之外,其余都是“下江人”(这是抗战时期重庆人对因为日本鬼子侵略而来到重庆的外省人的称呼)。有的来自江苏南京,有的来自湖北武汉,有的来自河南。当时大家都是幼小的孩子,随着在南京金陵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做工的父母内迁到了重庆,后来就在重庆长大,在重庆生了根,一直到今天。所以大家也就是外乡沦落人,彼此见面显得格外亲切。

更难得的是,大家虽然老了,但身体状况都还不错。今年参加聚会的人中,除了一对平均年龄达93.5岁的老夫妇(女士88岁是我们的老同学,老伴97岁,是我们的老大哥),由50多岁的女儿陪同乘出租车到会外,其余的人都是独自从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和沙坪坝乘公交车和出租车赶来的。大家都眼不花、耳不聋、思想敏捷、谈吐流畅。尤其是97岁的老大哥,依旧显得耳聪目明,语言风趣。这真是幸事。

我们在一起除了彼此问候,互祝珍重外,更多的是牵挂各地的老同学,交流彼此生活状况,还有就是回忆过去岁月的生活。大家都以生活在当代中国为幸运。我们的儿时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最早的记忆就是跟着长辈四处躲避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那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恐怖日子。只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中国,我们才享有了七十年的太平生活。我们在新中国成长起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培养教育,读了技术专科学校,读了大学,成了国家建设人才,然后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并养育了后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参加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共和国同风雨、共患难,见证了共和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亲自感受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正在强起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以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享有当今中国老人的幸福生活,并能够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完全建成力所能及尽一份绵薄之力,甚至为能够见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为最大的幸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