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夕阳风采>>博雅风采>>正文
梦圆思乡路
2016年10月14日 叶武琼  原创   (点击: )

父母离开农村到县城生活已经十年多了。十年里只在进城的第二年回过老家一次,以后就再没有回去过。不是他们不想回去,而是由于他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渐渐衰弱,加之父亲的哮喘病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越来越严重,就连走平路也是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的,更别说老家交通不便带来的困难了。因此,即使他常有回老家那颗心,也没那个胆量回去了。因为,回家那条必须经过六里多长的山路就使他不得不打退堂鼓了。

父母于20059月进城,由我们兄妹6家轮流照顾。那年6月父亲满80岁,我们回老家给父亲过生。在离家不远的路上碰到生产队一位长辈,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吔,你们兄弟姐妹都在城里工作,啷唉不把你爹娘接到城里去享几天福哦。你爹今年满80岁了,一到冬天那个哮喘病就发了,啥事儿都没法做。你娘也是78岁的人了,眼神也不好,前年又摔伤了腿,现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还要挑水拿柴,挖地种菜。我都几次看到她拄着根棒棒背着东西,像个无儿无女的五保户,造孽得很”长辈的话令我们震惊!是啊,自从我们毕业后,一直忙工作、忙孩子、忙家庭,平日里很少回家,只在过年或者父母的生日才回家看他们一次,怎么就忘记了他们已是进入高龄的老人了呢?

当我们看到已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父母时,心中满是愧疚。父母在农村的日子如此艰难,兄妹们便商议把他们接到城里去住,由每家轮流照顾。开初父母不愿进城,经我们反复劝说才勉强同意。前年9月母亲因病去世,只剩下父亲,今年,又该轮到我家照顾了。春节期间,我专程去达县接他,可他一拖再拖不肯来重庆。再三细问,原来是他听老乡说,政府拨钱于2014年修了一条公路,公路全部作了硬化处理,平顺得很,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回老家再也不用步行走那条山路了。他对我说:“大女咧,我到城里十多年了,天天做梦都想回老家去看看啰,可你们总是上班没空”,看到父亲眼里闪着委屈的泪光,我的心也难过起来。是啊,父母在乡村生活了半个多世纪,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从小一起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儿时伙伴、一辈子辛勤劳动创下的家业、还有他的父母兄弟都埋葬在那块土地上这一切,怎不令他魂牵梦绕?我们理当陪他回老家一趟。再说,我也十多年没回老家了,心中也是十分思念的。

老家在大巴山麓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有40多户人家,160多人。七沟八梁,山虽不高,出门就爬坡,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村民们,靠肩挑背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没有改变。生活的艰辛从没难倒过他们,交通极不方便才是最让村民们感到恼火的,哪怕是盐巴火柴也得跑到三十多里路的街上才能买到,要说到县城那就更难了。村子离县城有140多里路,先要走上两个小时左右的山路,然后到达与主公路交界的一个站点搭顺路车。七十年代那阵到各县城的班车很少,只有到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的班车经过这条公路,清早从达县开出,下午返回。如果运气好可能搭上顺路车,到县城也就天黑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哪怕你等了半天,也只有垂头丧气地打道回府了。在我的记忆里,村里老一辈的人基本上没去过县城,像我婆婆那一辈 “三寸金莲(裹足)” 的女人,直到死连街上都没去过,更别说去县城了。

今年正月二十一那天( 228),天公作美,艳阳高照。吃过早饭,父亲在我们兄妹四人的陪同下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在主公路上行驶了40多分钟后下了道,开始向家乡进发。汽车沿着一条平整光滑的水泥路依山盘旋而上,公路两边绿树成荫,地里的小麦、豌豆绿油油的。离家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内心也激动起来。不一会儿就到达大队的地界了,多么熟悉、亲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父亲显得格外兴奋,一路给我们介绍着:“这是11队的毛家沟,夏天那一沟田里的谷子金灿灿的,社员们可高兴了”;“李家湾这个队的社员全部姓李,集中住在两个大院子里,团结得很;”“张家院子旁边又添了3栋新砖房”是啊,曾经担任过二十四年大队支部书记的父亲,终年在方圆几十里的山沟沟里打转转,对那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可谓是了如指掌。

经过大队小学校了,父亲叫司机开慢点,他要仔细看看,曾经亲手修建的学校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那个曾经很兴旺的学校现已冷冷清清,房屋也显得破旧,有几处墙壁都垮掉了。听附近的村民说好几年就没人在这里教书了,如今农民有了钱,都把孩子送到城里或街上的学校读书了。学校是一九五六年修建的,当年是大队主任的父亲领导并参与了修建。父亲告诉我们:那时候没有钱,社员们自己踩泥、拌砖、烧窑;各生产队砍树准备木料,开山劈石打基石;全大队的木匠、石匠、泥水匠集中调度,花了近一年时间学校才修完工,既辛苦又高兴,村民们的娃娃有了自己的学校。

学校一共修有三间教室,中间教室上面还多加一层为舞台,那时候大队的娃娃们都在这里读书。最闹热莫过于每年春节的时候,正月初一早上吃过汤圆后,小娃娃就穿上新衣服往学校跑,不多久操场上聚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大家兴致勃勃地等待着表演节目。那些节目都是大队文娱爱好者和上中学的学生编排的,我的幺爸、两位堂兄和弟弟每年都要参与表演节目。节目丰富多彩,唱歌、跳舞、拉二胡、打莲花落,还排演了《抓壮丁》、《白毛女》等大型舞台剧,吸引了附近几个乡镇的社员都来看,可热闹了。作为大队负责人的父亲每年都要上台讲话,给社员们拜年。我想:那些难忘的往事,此刻一定在父亲脑海中一幕一幕的重现

真快啊,说话间不知不觉又到了生产队的地界。原来走路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不到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听见汽车的声音,垭口小卖部的主人(原生产队长)走出来一看,立马朝屋里叫了起来:“哥子们,你们快来看啰,是哪个回来了!”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很快跑了出来,“书记表叔,您老人家可回来了呃!”“表叔好!”父亲也忙向大家拜年问好。“听说表嬢去世了,多好的人哪!”“就是呀,周围团转的人哪个不说表嬢心肠好哇”几双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眼里都闪着泪花,互相问候着,倾述着。老队长说:“表叔,您走后这十多年,村里变化可大呢。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政府把公路修到了村口,村里又组织人手把公路连接到了各家各户门口,这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现在农民的日子好过得多了,政府的‘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每年有补贴款、医疗补助、公粮也不用交了”;“‘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一修好,交通方便了,经济也活套了,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到了家乡,买了车,修了房,荒了的田地又开始种上了庄稼、果树”;“现在赶场上街只需半个来小时,再也不用起早摸黑赶路了”村民们七嘴八舌述说着村里的变化,父亲既高兴又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太好了!国家对我们农民太好了!”

在老队长和村民的陪同下,大家兴奋地谈着走到村头。远远望去,平整的水泥路面从村头向四周延伸,直至家家户户门前。在路边绿树、庄稼映衬下,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谁能想到那曾经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的烂泥路,如今已被干净整洁的硬化公路所取代!这些都是党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村村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带来的巨大变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村村通”公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插上了翅膀,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农村公路被农民亲切称为“富裕路”、“小康路”。

几分钟后,汽车便到了老家的院坝里。弟弟说:“爸,到家了。”“这就到了?” 车刚停稳,父亲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做梦一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啷唉都变了?不像原来那个样子了?”是啊,十多年了变化真大呀,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模样了。我们曾经栽的那些李子树、桃子树、柑子树长得老高了;那口四四方方的水井也被青苔填满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打了井,不用到那口老水井挑水了);院坝边那棵高高的白杨树虽然光秃秃的却依然挺拔;只是我们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而显得陈旧不堪,泥巴墙都开始脱落了。我深深地知道:那三间瓦房是父母一生辛勤劳动、省吃俭用、费了多少心血才修建起来的啊!当我们打开房门,一股霉气扑来,屋角到处都布满了蜘蛛网,地上的灰尘也积了老厚,有点惨不忍睹,那个曾经温暖热闹的家已不复存在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令父亲不住地摇头叹息,嘴里也不知在念叨些什么,眼里满是泪光点点,昔日的印象与现实的反差,难免使人失落,伤感。

稍事休息,父亲就急着要去看他父母的坟墓。我和妹妹扶着父亲爬上一段小山坡,来到一片竹林地,点上了香蜡纸烛,在我们的搀扶下,父亲跪在了他父母的坟前。“爹,娘,儿回来了。老二叶泽武给您们烧香磕头来了!” “爹,娘啊,儿去城里有十多年了,虽说城里条件好,儿女都很孝顺,但我还是很想念这个山旮旯哪!我天天都在想,做梦都在想回五井沟(老家地名)来看看,儿大半辈子的魂儿都在这儿哪!” 苍老的声音里满是伤感。“娘啊,儿还要告诉您一件悲痛的事呃,前年929日,跟随我六十多年的老伴、您最孝顺的二媳妇得病去世了,再也不能回来给您老烧香磕头了哇!说着说着就禁不住老泪纵横了“爹,娘,如今儿子也老了,再也走不动了,那条坡坡坎坎的山路,我是再也走不回来了呃。但是,您们啷唉都想不到,如今我们这山旮旯也通汽车了!国家拨钱把公路修到家门口了!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这辈子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呃”看到九旬高龄的父亲哭得像个小孩子似的,我们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十年思乡情,漫漫回家路,今朝梦圆。父亲无限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好,‘村村通’为民造福,公路修到家门口,不仅圆了我的思乡梦,更是圆了百姓的幸福梦。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哪!”

附注:叶泽武为本文作者的父亲。

后记:

差不多与共和国同龄的我,亲眼见证了六十多年来祖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偏僻贫困的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日益强大倍感自豪!今天,在祖国母亲67岁生日之际,您的儿女衷心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