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公告:
· 投稿启事    2023/02/22      · 关于大学城校区人脸识别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22/10/31      · 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主题、标识、校友之歌征集启事    2023/04/11      · 2022年离退休人员稿件统计表    2022/12/07      · 重庆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拟录用临聘人员公示    2022/07/07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娘家经纬>>正文
秋游民国街散记
2018年10月25日 揭臣相  原创   (点击: )

重阳节前两天,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军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学院准备在重阳节当天组织学院退休老同志到民国街参观游览,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早就听说在渝北龙兴修建了庞大的重庆影视城,老百姓把它通俗地称为“民国街”,听说现在已经成为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心中早就产生了前去一探究竟的愿望,因此,对于刘书记的邀请我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0月17日重阳节当天,恰好又是久雨之后秋阳高照的晴朗天气。早上8点正,学院刘军书记在老校区中心花园迎接我们住在沙坪坝的四位老同志,安排好我们上车后他就单独驾车前往民国街等候我们。学院的专车载着我们又前往大学城校区,九时许,学院陈洪院长带着党政办公室主任廖文梅老师以及研究生助理叶丽同学和住在大学城校区的六位老同志来到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出发了,我们的车沿着外环高速路疾行,大约十时许就到达了民国街。我们一行14人(陈院长、刘书记、廖文梅老师、研究生叶丽同学和10位退休老师)开始了我们重阳节的参观游览活动。

我们在“民国街”里与历史交汇

“民国街”,这只是重庆老百姓的通俗称谓,其实正式名称是“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古镇旁边,是集影视拍摄、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历史风貌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12年因电影《一九四二》选址拍摄,投资7亿元兴建而成。影视城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以民国时期、巴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2017年,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天。民国街已经成为重庆市民及远方游客了解抗战陪都文化和巴渝古建筑风貌的重要游览地。

跨进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民国街最著名的景点——抗战胜利纪功碑。顾名思义,这是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功碑1946年动工,1947年10月竣工。碑体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碑身高24米,直径4米,外为八角形。面朝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抗战胜利纪功碑原址位于渝中区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处,因其特有的历史内涵列入两江影视城老建筑建设序列,按1:1比例于2016年12月仿建完成。

站在碑前,仰望高大挺拔的碑体,凝视着“抗战胜利纪功碑”几个金色大字,我从心底立即涌现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透过纪功碑,我再次与中华民族十四年的抗战历史交汇,顿时,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在我脑海中慢慢拉开:八女投江视死如归的悲壮,八百壮士孤军死守四行仓库决不后退的民族气概,南京大屠杀30万冤魂的悲鸣,八路军百团大战数十万大军拼死杀敌的怒吼,台儿庄大捷痛歼敌寇的畅快,日寇投降后陪都重庆百万军民欢庆胜利的狂欢……哦,“抗战胜利纪功碑”,它铭刻着中华民族十四年英勇抗击日寇的历史画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尽管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也誓死捍卫国土的崇高民族精神。我们全体老同志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慢慢环绕碑体一周,站在抗战胜利纪功碑前以集体合影的方式,向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战英灵致以崇高的敬意。

抗战胜利纪功碑正面就是民族路,这是当年陪都重庆最为繁华的闹市商业区。我们走在大街上,沿途不时闪过“华华商贸公司”、“赵记服装行”、“亨达利钟表行”、“亚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广告招牌,可见当年这条街的繁华程度。但我的最主要关注点并不在于繁华商贸活动本身,而在于大街两旁有关抗战胜利的各种标志。整个民族路大街两旁的建筑物上到处都插着欢庆胜利的彩旗,连绵不断。前面不远处还搭着一座高大的凯旋门,凯旋门正上方醒目地悬挂着表示胜利的V字型标志,“庆祝抗战胜利”的巨型横幅悬挂正中,凯旋门两边立柱上右边写着“和平之光”,左边写着“主义之光”,字体显得非常端庄大气。我们一行人站在凯旋门下,细细端详,看着大街两边迎风飘扬的彩旗,仿佛也置身于当年百万山城人民欢庆胜利的海洋之中,耳边似乎响起了:“号外,号外,日本宣布投降!”报童的声音是那么清脆!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似乎正由远而近传来,眼前好像映现出了一幅扭着秧歌打着连箫的游行队伍迎面向我们走来的历史画面,而我们似乎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游行队伍中去……哦,我们这是在与历史握手,我们与抗战历史之魂融合在一起了。

穿过民族路,我们一边在民国街上缓步慢行,一边不断唤起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在“国泰大戏院”门前,我们感受到了当年郭沫若的著名话剧《屈原》上演时万人空巷的壮观;在“朝天门大码头”,我们站在高高的石阶上,眼前又映现出当年民生公司千辛万苦把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东部通过水路运到山城重庆的壮举;而当我们来到具有浓郁巴渝文化特色的字水街、白象街、陕西街、都邮街,看到各具特色的“嬢嬢麦粑”、“舅妈小吃店”、“传统手工糍粑”、“德记饭店”招牌时,耳边好像传来了只有在表现山城重庆的影视剧情节中才有的纯正乡音。听,这边川东大嫂发出的女高音:“巴适的担担面来一碗!”显得是那么悦耳;那边中气十足的老大爷的一声:“炒米糖开水!”又是多么亲切;而小巷深处一位小姑娘口中清脆的一声:“川北凉粉!”稚嫩声音里又透出一份自信……一行人身临其中,浓浓的巴渝饮食文化氛围无不令我们陶醉。

游趣连连欢乐多

我们畅游在民国街里,除了感受陪都重庆的抗战历史文化之外,还不时收获参观游览的乐趣,一路上笑声不断,欢乐多多。

来到街边的人力车旁,大家评头论足起来。我临时当起了导演,请张荣钟老师和任相元老师临时扮演知识分子家庭的一对老夫妇,请他们二位坐上人力车,而我则当起了人力车夫,双手紧握车把,大声说:“二位请坐好,我们上路了!”然后紧拉车把,做出奋力蹬腿的样子,这个画面连同哈哈笑声一起被装进了手机镜头里。

走过一条大街,看到街边站立着一尊青铜塑像,铜像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头戴礼帽身着西装脚穿皮鞋的打扮,只见这尊铜像双手扶着一辆自行车,双眼目视前方,静静地矗立在街头。我们一行人站在塑像面前细细端详,觉得这尊塑像非常逼真非常有质感。我们的 张荣钟 老师凑近塑像前仔细观察,说到:“这是不是真的哟!可不可以摸一下?”我在一旁回答说:“ 张老师,如果你心脏没有问题,你就可以去摸。” 张老师又问到:“为啥子呢?”我则回答:“这是检测你心脏功能的好方式,你可以试一试!”于是,张老师小心翼翼地走向前准备伸手摸一摸铜像的鼻子。突然,铜像动了起来,快速伸出一只手在张老师面前作出阻止的手势。顿时,张老师大惊,疾步退回来,看来着实被吓了一跳。原来这只是街头的一种行为艺术表演,是真人装扮的。看来今后凡是见到街头的人物铜像可要小心了,心脏功能不好者可千万不要轻易上前伸手触摸,不然铜像突然活过来会吓得半死。在大家哈哈大笑之后, 张 老师醒悟过来立即上前要求与“铜像”合影,“铜像”也做出各种不同动作满足了张老师的合影要求。就连80多岁高龄的徐玉生老师和彭建明老师也好奇地过来与“铜像”来了个亲密合照。

看到街边摆放着各种人物艺术相框,只把头部位置镂空,摄影者走到艺术相框背后,把头伸进去镂空位置与相框合二为一,就构成了一幅真人艺术照片。我们来到一幅穿着蓝色将军大衣的艺术相框前,我们的 龚光鼎 老师想过一把当将军的瘾,走到相框背后,伸出头来,以艺术相框合为一体,一个威严的将军立即显现出来,旁 边的 老师们也咔嚓不断地把我们的“龚将军”装入镜头。

最为有趣的还是已有83岁高龄的克武教授,当我们一行人来到一幅比较特别的艺术照相框面前,李教授双脚就迈不动了。这是一幅具有青春气息的妙龄女郎的艺术照相框,相框里女郎高挑的身材,身着蓝色旗袍,脚穿高跟鞋,手拿一把小扇,斜坐在阶梯上,纤细的手臂和修长的大腿无不透露出藏不住的美丽青春气息。我们的李教授站在相框前,凝视片刻突然说道:“我要去照一张。”说完就走到艺术相框背后把头伸进镂空位置里。哎呀,我们的李教授顿时摇身一变,一个手拿小团扇、身穿漂亮旗袍、脚蹬高跟鞋的李教授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只是稍稍遗憾的是我们的冯小刚电影制作团队不在跟前,否则,如果请化妆师稍施粉黛,我们的李教授必定又回到了青春貌美的时代。看着这张春心浮动的艺术照,还有谁会说 李 教授老了吗?特别是听到 李 教授说,“我要把这张艺术照寄给台湾的朋友”,谁不对李老师那种充满朝气的年轻心态羡慕不已?

在学院党政领导和老师的组织陪护下,我们在不时发出的郎朗笑声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民国街的参观游览行程。时间虽短,但大家收获不小。衷心祝愿民国街在发扬陪都抗战文化精神、体现巴渝民俗风情方面办得更具特色,成为重庆旅游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关闭窗口